一、邊坡生態工程防護技術體系
在巖石、土體重力,水壓力,振動力以及其他外力作用下,天然斜坡或人工邊坡經常發生滑動或崩塌破壞,輕則加重水土流失,重則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。以下列舉的幾種柔性邊坡防護體系,均具有良好的工程結構性能和利于自然生態恢復的性能,是真實意義上的工程防護與生態防護的有機結合。它們將安全性、美觀性、施工便利性、經濟合理性切合在一個相對點上,具有廣泛的適應性,可替代一般傳統護坡結構。
1.土工格室生態防護體系。
2. 填石格賓網生態防護體系。
3.生態填充袋護坡防護體系。
4.預制種植屜護坡防護體系。
二、營造的生態防護林
隨著以林帶為主的農田防護林網的不斷完善,我國已進入大規模片植生態防護林的森林恢復期,在這方面的投入也出現“涌流”。回顧“三北”和“長防”森林體系建設,有許許多多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。但是,從產業與環境的效益分析,也有許多值得綜合評估與技術提升的地方。在此,提出三個技術層面的問題和解決方法。
1. 生態公益林以涵養水源為主要功用,合理利用經濟產出高的喬、灌、草種。
2.北方干旱地區造林重視水資源平衡,南方亞熱帶地區造林重視樹種選擇。
三、水土流失及水體污染控制的新方法
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,丙烯酰胺單體含量低于0.05%的超高分子量線性聚丙烯酰胺(PAM),已被廣泛用于控制土壤侵蝕、凈化農田徑流。而交聯結構的聚丙烯酰胺(CL-PAM)在田間土壤水分保持方面、長久。它們對生態恢復的作用是其他產品無法比擬的。
1.小劑量的PAM即可大大提高水分入滲土層的能力,使可能因徑流發生而流失的降水保留成為供植物生長的有效水分。長久施用PAM,能夠提高農田土壤團粒結構,改善土壤的水肥保持性能和土壤生物發育狀況。
2.灌溉農田使用微量PAM可減少約95%的徑流泥沙流失,并減少農田微生物、雜草種子、殺蟲劑和飽含養分的土壤膠體微粒隨徑流輸出,防止溝渠河道淤塞、河湖污染和富營養化。
3.使用PAM和CL-PAM進行大規模生態恢復的領域還包括:火燒森林跡地、山地和邊坡、尾礦和垃圾山、地下水缺乏的礦物采空區、水土流失嚴重的工程建設區。